“天下之大務,莫大于恤民”。愛心門鈴讓老人們“老有所依”,讓外出子女“心有所定”,是一件實實在在的惠民之舉。數碼門鈴告訴你小小愛心門鈴,體現了一種科學的助老模式,倡導了一種關愛他人的良好社會風尚,接下來解說新聞的詳細內容。
“愛心門鈴裝了近4年了,兒女都不住在身邊,有了它我每天都要和門鈴那頭的吳祖誠聊幾句,這成了生活里不可缺少的‘必修課’。”87歲的老人王誠指著床頭的“愛心門鈴”高興地說。2007年,金山街道小街社區在全市為社區孤寡、空巢老人安裝了“愛心門鈴”,只要一按按鈕,老人們便可與門鈴另一頭的結對志愿者對話、求助。“愛心門鈴”不僅能解決空巢、孤寡老人居家養老問題,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志愿者跨地區服務等產生的服務低效問題。
數碼門鈴告訴你在小街90號住著范成明、夏素珍夫婦是“愛心門鈴”志愿者,常年結對幫助對門的80多歲獨居老人魏久美。這是一個不幸的家庭,兒子范金榮從小因小兒麻痞癥下肢殘疾。孫子范海東四歲時得了腦瘤,手術后每天必須注射生長激素,否則孩子的身高就不再增長。就是這樣一個祖孫三代有兩代殘疾、原本需要別人幫助的家庭,卻一直在給予著別人幫助……
除了志愿者隊伍,費用也是“愛心門鈴”能否正常運作關鍵所在。小街社區目前的做法是,對于有支付能力的老人,由社區幫助尋找志愿者,并為其安裝門鈴;對于沒有支付能力的低保、特困老人,則用社區募得的捐款安裝門鈴。“愛心門鈴”的檢查、維修、養護由社區志愿者承擔。去年,潤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退管中心資助了5000元,市冬泳隊協會的10位冬泳愛好者自發捐款2000元,為社區空巢老人維修、更換了一批“愛心門鈴”。
數碼門鈴告訴你“愛心門鈴”志愿者團隊,幾年如一日默默地照顧和關心身邊的空巢獨居孤寡老人,演繹了一個個鄰里互助真情故事,搭建起一座座溫馨的鄰里關愛之橋。愛心門鈴被老百姓親熱地稱為“安心之鈴”、“生命之鈴”、“平安之鈴”和“幸福之鈴”。
本文來源于中山市卓進電器有限公司發布:http://www.zogindoorbell.com/article-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