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為他的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沒有顯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總愛做夢,常常會夢見自己的父母是市長或是明星,醒來后孩子就很沮喪,為自己會生長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怕是一家醫院的醫生或是一所學校的老師也好啊,在這個社會,即使那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勢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讀書,他知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品牌大學。
孩子的父母很高興。他們家住的條件并不好,廚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來,聽見母親和鄰居拉家常,嗓門很高很大,充滿著喜悅和激動,說孩子有出息。孩子很煩,他忽然感到這個家的狹窄,還有粗魯。在紡織廠工作的母親從來都是大嗓門,在孩子的耳中,卻是那樣的粗魯。他火了,沖到廚房,大聲對母親說:“你么這么煩?”母親正在炒菜的手一下子停住僵在了那兒,鄰居也呆住了。孩子發過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心里也不是滋味。母親仍然一如既往地炒菜,但靜靜的,再沒有聲音了,每一個動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說不出的滯重。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對母親的態度,但他是個沉默的孩子,他從來不會說道歉的話。
后來孩子的父母就要送孩子去外地上學了。孩子本來是不要父母送的,他已經和幾個同學約好了同去。但或許是因為那一次他對母親莫名其妙地發火以后,心里總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