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長期供應綠化草坪。山東小區草坪,冷季型草坪,冬天耐凍草坪,早熟禾北方綠化草坪。
早熟禾
冷季型混播草地早熟禾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須根系,根系交叉生長,具有根狀莖,葉色誘人,綠期長,觀賞效果好。適宜氣候冷涼,濕度較大的地區生長,抗寒能力強,耐旱性稍差,耐踐踏。根莖繁殖迅速,再生力強,耐修剪。在北方及中部地區,南方部分冷涼地區廣泛用于公園、機關、學校、居住區、運動場等地綠化。
這種冷季型草在我國近幾年可是大出風頭,許多人知道它的大名,因為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包括前門箭樓的兩側和東西長安街,幾乎所有的草坪用種都是草地早熟禾的不同品種的草種。這種草也是多年生,具匍匐細根狀莖。其特性是喜冷涼濕潤的氣候,在北京等地區,可保持較長的綠期,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所謂四季常青的要求。但對高溫和干旱條件不適應,尤其在北京高溫高濕條件下,易感病,故管理要求較高,要求較高的投入。市售品種很多,而且經常有新品種出現。美洲、黎明、優異、午夜等是常見的草地早熟禾品種。
折疊 編輯本段 生長習性
草地早熟禾喜光耐蔭,喜溫暖濕潤,又具很強的耐寒能力耐旱較差,夏季炎熱時生長停滯,春秋生長繁茂;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濕地生長良好;根莖繁殖能力,再生性好,較耐踐踏。在西北地區3~4月返青,11月上旬枯黃;在北京地區3月開始返青,12月中下旬枯黃。在-30℃的寒冷地區也能安全越冬。
草地早熟禾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光滑,前端葉尖稍翹起,似般頭龍骨,幼葉在葉鞘中的排列為折疊式;有地下根莖。耐旱性和耐熱性較差,在缺水情況下或在炎熱的夏季生長緩慢或停滯,葉尖變黃,綠度較差。草地早熟禾要求排水良好,質地疏松而含有機質豐富的土壤,在含石灰質的土壤上生長更為旺盛,適宜pH值為6.0~7.0。
生態學特性
草地早熟禾
草地早熟禾常成為山地草甸的伴生種或建群種。是北溫帶廣泛利用的冷季草坪草。適宜生長在冷濕的氣候環境,有灌溉條件,在冷涼的半干旱和干旱環境,也生長良好。水分缺乏和暖熱的生境,新枝和走莖的生長都要受到限制,在干熱氣候結束數周以后,生長又可以恢復。在日溫5℃時,開始生長,15~32℃時,生長充分。溫度較高或較低都能降低生長速度,特別不能抵抗高溫干燥。在全日照的條件下,可以生長良好,如土壤濕度和營養充分,在輕度的蔭蔽下,也能正常生長。 對土壤的適應廣泛,適宜中性到微酸性土壤,也能耐pH7.0~8.7的鹽堿土。適宜肥沃、結構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能耐瘠薄土壤。增施氮肥和磷、鉀肥,可以促進新枝和走莖的發生,提量。根系集中在15~20厘米土層中,在耕作的土壤中,部分根系可深達30~40厘米土層中。草地早熟禾在早春和早秋生長良好,4~6月生長盛。3月和11月受寒冷的限制,7月和8月受干熱的限制,生長停頓。在高寒地區,一般在4月中旬返青,6~7月抽穗開花,9月種子成熟,全部生育期為104~110天,生長期約200天左右。
幼苗的發生具有兩種芽,分別發育為根莖和分蘗。分蘗芽有的發育產生稈,抽出花序,有的發育為葉芽,抽出葉枝,保持營養枝狀態。新的分蘗是從已發育稈的基部節上發生。新的根莖也從老的根莖的節部產生。在環境和營養條件適宜時,根莖節上產生新芽穿出地面,形成新株。
根莖芽的發生,主要是夏季和秋季,伸出地面的芽是在秋季和就算是春季。發育的根莖,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和較強的抗寒能力,在-38℃的低溫下可以安全越冬,越冬率可達95%~98%。發育完成的草地早熟禾為上、中繁草,有直立的莖稈和叢生的葉枝,自然生長常分布在山坡、溝谷、路旁的各類草地中。
在青藏高原分布普遍,常生長在海拔3000~3500米的水渠邊、低濕草甸及陰坡灌叢草地中。在潮濕生境或水渠邊可形成茂密的植叢和群落,在草甸草原中常以伴生種出現。在低濕地常與嵩草屬(Kobresia)、苔草屬(Carex)、其他禾草與雜類草組成不同類型的草地,也常伴生在陰坡或陽坡灌叢中。在東北和華北地區也經常出現在低濕草甸或草甸草原或森林的邊緣。
建植與管理
草地早熟禾
草地早熟禾可用于一般綠化、運動場草坪、高爾夫發球臺及球道。通常采用播種方式建植。由于種子細小,覆土深度不應超過0.5厘米;播種量以15~20克/平方米為宜。草地早熟禾種子發芽約為10~15天,成坪較慢(約60天),苗期與雜草競爭能力差,常與多年生黑麥草、紫羊茅等生長迅速的草種混播。在冬季比較寒冷的地區,多年生黑麥草的混合比例一般不應超過15%。 草地早熟禾葉色濃綠,外觀極美,養護時必須做到細致,應及時修剪(留茬3~6厘米)、施肥和澆水。如草地早熟禾生長年限較長,易出現草墊層,影響水、肥的滲透和空氣的流通,從而導致草坪逐漸退化,這時可采用豎切機以2~3公分的間隔豎切,這樣做既能改善地表的通透性,又能切斷根莖,促進植株分蘗,使草坪持久。
折疊 編輯本段 栽培要點
草地早熟禾在冷濕氣候,肥沃的土壤,可發育成良好的天然草地。培植人工草地,種子微小(千粒重為0.02~0.026克);應在播種前豈年夏、秋季進行耕翻;精細整地。播種前后都要求鎮壓土地,保持土壤濕度,控制播種深度,出苗率。
播種期:要因地制宜,溫暖地區,春、夏、秋均可播種,宜秋播,聲季宜早;以備越夏和避免雜草競爭。高寒地區,春播宜在4-5月間,秋播可在7月;條播行距30厘米,播深2~3厘米。作為草場,一般播種量每畝約0.5~0.8公斤,草坪育苗,播種量每畝約7—8公斤;但除育苗外,主要移植幼苗,一般不用種子繁殖。
飼用價值
草地早熟禾
草地早熟禾是重要的放牧型草。從早春到秋季,營養豐富,各種家畜喜食。在種子乳熟期前,馬、牛、羊喜食;成熟后期,莖稈下部變粗硬,適口性降低,但上部莖葉,牛、羊仍喜食。夏秋青草期是牦牛、藏羊、山羊的抓膘草;干草為家畜優良的補飼草,也是禽和豬的良好飼料。草地早熟禾耐牧性強,從春到秋可以放牧利用。但過牧或重牧會影響新枝的發生和走莖的生長,應適當輕牧或限制放牧。喜肥沃的土壤,施用氮肥和灌水,能促進新枝發生和生長。莖葉生長茂盛,葉片不易脫落,也用以調制干草,但成熟草稈葉調制的干草消化率降低。葉和花序占全株總重量的34.82%。天然草地的產草量一般不高,產干草2100~2625千克/公頃。人工草地和人工混播草地產干草約4500~6000千克/公頃。產量隨栽培年限而變化,約在第三年以后開始下降。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質、粗脂肪含量都較高,粗灰分含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