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施工角度談現澆混凝土樓板裂縫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ㄒ唬敲驿摻罹W得不到合理保護鋼筋在樓面混凝土板中受抗拉力,起著抵抗外荷載所產生的彎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差裂縫發生的雙重作用,而這一雙重作用均需鋼筋處在上下合理的保護層前提下才能確保有效。實際施工中,只要按要求合理地布置墊塊,樓面下層的鋼筋網在受到混凝土墊塊及模板的依托下,其保護層厚度比較容易控制。但樓面上層鋼筋網的有效保護,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難題。其原因:板的上層鋼筋一般較細,施工中受到人員踩踏后容易變形、彎曲、下墜,鋼筋離樓層模板的高度較大無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護;各工種交叉作業,造成施工人員眾多、行走十分頻繁,尤其混凝土泵管裝拆移動時操作人員無處落腳,難免大量踩踏鋼筋;上層鋼筋網的鋼筋支撐馬凳設置間距過大或漏放,甚至不設(僅依靠樓面梁上部鋼筋擱置和分離式配筋的拐腳支撐)。鋼筋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受到擾動而偏離原位,等等現象,極易導致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過大、樓板的有效截面高度減少,從而導致裂縫的產生。
根據施工實踐,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較好地克服以上所提到的問題:
1、縱橫向的墊塊應限制在1平方米中放2塊,即墊塊間距以不超過0.7m為宜。
2、鋼筋綁扎施工過程中,加強對負筋質量的管理。加密支撐馬凳的間距、確保板面負筋的保護層厚度,避免支座處因負筋下沉保護層厚度變大而產生裂縫。樓面雙層雙向鋼筋(包括分離式配置的負彎矩筋)必須設置鋼筋馬凳,其縱橫向間跨不應大于0.7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別是對于Φ8一類細小鋼筋,馬凳的間距應控制在0.6m以內(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
3、盡可能合理和科學地安排好各工種交叉作業時間,在板底鋼筋綁扎后,線管預埋應及時穿插,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減少板面鋼筋綁扎后的作業人員數量。
4、在樓梯、通道等頻繁和必須的通行處應搭設臨時簡易通道(或鋪設跳板),在腳手架上滿鋪腳手板,以供施工人員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