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動城市消費很難,農村消費卻持續增長
人口眾多,巨額的潛在消費。據統計,農村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0%。雖然農村人口收入只有城市的一半甚至更少,但人口消費量大大超過城市。農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4倍,毫無疑問消費值大大超過城市。
在農村家庭的消費結構中,食品占有重要的比例,醫療、保健業已進入農村居民家庭,占有一定的消費比例,如年銷售額數十億元的紅桃K集團公司,總銷售額中的70%的份額在農村市場;而像洗衣機、電冰箱、空調、摩托車等耐用消費品在農村的擁有量還比較低。因此,此類產品在廣大農村地區具有相當巨大的市場潛力。
與農村市場的巨大潛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大中城市,市場高度飽和,需求長期萎縮,尤其對耐用消費品。縱使各廠商紛紛跳水,大打價格戰,市民中持幣待購的現象也普遍存在。為拉動內需,多次降息并增加工資。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房改、醫改、教改等方面的原因,在城市收效并不明顯。相反,隨著農民負擔的減輕、增加農民收人的各項措施的落實,在一些農村地區,消費出現了持續增長,某些地區農民收入甚至高于城市居民。這種現象的出現使得許多官員和經濟學者驚呼“農村是個大市場”!
我國農村居民已經告別生存型的以必需品為主的消費模式,正向享受型、發展型消費轉變——消費層次的逐步提高必然激活購買力。從而更加堅定了把刺激農村消費作為拉動內需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作為重要的政策加以落實。
農村市場競爭環境相對平緩。由于目前絕大多數的品牌廣告都集中投放于大中城市,市場空間變得狹小,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廣告投入的千人成本(單位時間的廣告價格分攤到1000個收視人群所花的費用)也不斷抬升,并提高了企業整個的銷售成本。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看,廣告主和廣告公司這些大城市有其自身的道理,即選擇“重度消費者”作為主要目標消費群。按照經濟學有關理論的闡釋,中國2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這20%的人口可能要消費掉近一半的商品,而且有錢人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在這些大城市中,都有消費力比較強的那么一個群體。那么,把廣告重點投放在這些重要的城市、重度的消費群,這種選擇也是對的;但是,如果長期集中在大城市和所謂“重度消費群”,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廣告高度密集增加,反而使品牌認知度下降的問題。從老百姓的感受來說就是“看到的廣告太多了,能記住的倒沒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