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垃圾分類的閉環管理,是陜西迪爾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來探索的方向之一。目前無論是村鎮,還是小區,西安都出現了一些探索案例。家用的干濕兩分類的垃圾桶、收集車和運輸車上,都被裝上了芯片。
西安鄧家村的村民們沒想到,自己與“物聯網 ”的親密接觸竟是從垃圾分類開始的。
900多戶村民的家門口都放著一個兩分類垃圾桶,桶上有一個小小的芯片,清晨,保潔員上門收垃圾并稱重,收集車通過芯片識別戶主,并記錄垃圾類別和稱重等數據,隨后保潔員可以通過收集車上的屏幕對村民的分類情況進行評價,共有“優、良、一般、差”4個檔位,所有數據即時傳送到陜西迪爾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后臺。
不僅是陜西迪爾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垃圾桶有芯片,收集車上也有芯片,記錄車輛運行的軌跡。收集車將垃圾短途駁運到村里的處置站,站長會查看收上來垃圾的“干濕凈度”,村民、保潔員、站長層層監督,實現更精細的垃圾分類管理。
鄧家村村委會王主任介紹,如今,家家戶戶的分類情況,以及鄧家村每天、每月的垃圾分出量,都能以數據化、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源頭數據實時可追溯,有助于職能部門掌握農戶分類情況,對村民進行指導。
與鄧家村類似,長樂坡街道的智能垃圾桶將感應芯片置于運輸車上,運輸車每經過一個小區,就會記錄相應的干濕垃圾重量,在后臺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羅列著每個小區的濕垃圾分出率,“51.28%、57.64%、64.10%……”,而目標設定則為60%,西安些小區達標、些小區待改進一目了然,這多虧了陜西迪爾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