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上漂浮浮床,該浮床的主體為泡沫板,其上按水稻生長行株間距要求開設有幾十個錐形坐孔,在錐形坐孔中安裝有錐形塑料套杯,錐形塑料套杯的杯底及杯壁上開有小孔。本發明還公開了使用此種浮床植種水稻的方法。本發明開辟了在自然水域種植水稻的新技術,植種成本大大降低,改變了水田水稻及水培水稻中依賴化肥、農藥生長的過程,堪稱是水稻種植的一場大革命。充分利用了自然水域、省時間、省勞動力、省電、省水,把耕田還給大自然。既發展水上種植、不影響水下養殖、又可以凈化水質、美化環境,且不怕旱、澇、實用方便,具有潛在的推廣應用前景。
將氮、磷從水體中去除是防止地表水體發生富營養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地表水修復的迫切任務。人工浮床通過由植物、微生物及水生動物所構成的系統去除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實現對水質的凈化。作為一種新型的地表水生態修復技術,人工浮床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選取蘆葦、水稻、美人蕉、菖蒲作為供試植物,比較四種植物凈化氮、磷的能力及影響因素,獲得了適合在東北地區應用的優勢浮床植物,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蘆葦、水稻、美人蕉和菖蒲對N、P均具有良好的凈化效果,在HRT=10d時,4種植物對N、P的去除率無性差異。但每個周期初始階段不同植物對N、P的去除速率存在性差異,美人蕉和蘆葦去除N、P能力明顯高于水稻和菖蒲。 2.野外原位試驗中,4種植物吸收N、P的量及根系發達程度順序均為美人蕉菖蒲蘆葦水稻,美人蕉去除N、P能力比其他3種植物強。 3.綜合比較模擬實驗和野外試驗,美人蕉和蘆葦為東北地區人工浮床應用的優勢植物。 4.蘆葦、水稻、美人蕉和菖蒲對N、P去除速率與根系總長度、表面積和體積呈正相關關系;蘆葦和菖蒲對不同濃度污水凈化時,N、P去除速率與其根系參數亦呈正相關關系。根系發達程度是影響N、P去除速率的主要因素。 5.植物吸收是氮磷去除的主要途徑,對N去除的貢獻率為36.4%-77.1%,對P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