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的制造工業獲得持續高速的發展,世界各國都在大量中國產品,并且中國的出口中,機電產品已占多數。在當前的經濟寒潮和危機中,機械工業雖受到較大影響,但總規模和總產量僅次于美國,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出口已超過德國,達到世界第1位,2009年中國汽車產量已超過美國而居世界第1。中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制造大國。近期,由于人民幣升值和國內勞動成本迅速升高,再加上經濟寒潮和危機,嚴重影響了中低檔產品的出口,更迫使我們要盡快提高機械工業技術水平,變危機為機遇,向制造強國奮進。其一,準確度、穩定性、性等差距。比如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國外產品連續1500H沒有故障,國產大約1000H,相差1/3。其二,數控系統的差距。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核心,德國西門子、利勃海爾和日本的馬扎克、法拉克掌握著數控系統的高水平,利勃海爾數控系統16個軟件包的費用接近母機費用,軟件和母機一起賣,不分開出售,軟件利潤非常高。目前國內機床企業使用的中檔機床的數控系統基本都是國外。其三,其他關鍵配套件差距。大連機床可以向國際先進水平追平95%,但剩下的5%不是一個企業甚至一個行業能夠做到的,包括鋼鐵原料、標準件、螺釘、螺帽等,需要提升工業整體水平。此外,工藝、檢測等環節目前也達不到世界先進水平。機床行業一直往高速、、高精、柔性化、環保方面快速發展,勢頭之猛、技術更新之快堪比新世紀之初的IT產業。不過,科技是把劍,在它給人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對許多行業造成了沖擊,沖擊的烈度甚至是毀滅性的。每一款機床都猶如一個平臺,在這款機床上發展衍生的技術只和這個平臺息息相關。機床被淘汰了,相關的技術便失去了用武之地,如果不能及時找到適用的領域就會化作過眼煙云;機床的技術升級了,能隨之升級換代的技術也就擁有了新的生命力,不能與時俱進的相關技術只能被遺忘在風化的故紙堆中。機床行業中,車、銑、刨、磨這四類常用的金屬切削機床中,刨床因為效率低下,基本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和車、銑、磨相比,產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迄今為止,以銑代刨工藝讓刨床歇停了,數控雕銑機將模具刻字機踢進歷史博物館了,手扳儀表車床逐步被數控儀表車床和自動車床聯手給趕盡殺絕了,普通車床占車床總保有量的比例越來越小,數控機床的占比越來越高,這是現狀,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