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坯的形狀及尺寸毛坯的形狀和尺寸主要由零件組成表面的形狀、結構、尺寸及加工余量等因素確定的,并盡量與零件相接近,以達到減少機械加工的勞動量,力求達到少或無切削加工。但是,由于現有毛坯制造技術及成本的限制,以及產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要求愈來愈來高,所以,毛坯的某些表面仍需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以便通過機械加工達到零件的技術要求。毛坯尺寸與零件圖樣上的尺寸之差稱為毛坯余量。鑄件公稱尺寸所允許的大尺寸和小尺寸之差稱為鑄件尺寸公差。毛坯余量與毛坯的尺寸、部位及形狀有關。如鑄造毛坯的加工余量,是由鑄件大尺寸、公稱尺寸(兩相對加工表面的大距離或基準面到加工面的距離)、毛坯澆注時的位置(頂面、底面、側面)、鑄孔的尺寸等因素確定的。對于單件小批生產,鑄件上直徑小30mm和鑄鋼件上直徑小于60mm的孔可以不鑄出。而對于鍛件,若用自由鍛,當孔徑小于30mm或長徑比大于3的孔可以不鍛出。對于鍛件應考慮鍛造圓角和模鍛斜度。帶孔的模鍛件不能直接鍛出通孔,應留沖孔連皮等。毛坯的形狀和尺寸的確定,除了將毛坯余量附在零件相應的加工表面上之外,有時還要考慮到毛坯的制造、機械加工及熱處理等工藝因素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毛坯的形狀可能與工件的形狀有所不同。例如,為了加工時安裝方便,有的鑄件毛坯需要鑄出必要的工藝凸臺,如圖3-17所示,工藝凸臺在零件加工后一般應切去。又如車床開合螺母外殼,它由兩個零件合成一個鑄件,待加工到一定階段后再切開,以加工質量和加工方便。如圖3-18所示。有時為了提高生產率和加工過程中便于裝夾,可以將一些小零件多件合成一個毛坯,如圖3-19所示的滑鍵為鍛件,可以將若干零件先合成一件毛坯,待兩側面和平面加工后,再切割成單個零件。如圖3-20所示為墊圈類零件,也應將若干零件合成一個毛坯,毛坯可取一長管料,其內孔直徑要小于墊圈內徑。車削時,用卡盤夾住一端外圓,另一端用頂住,這時可車外圓、車槽,然后用卡盤夾住外圓較長的一部分用φ16mm的鉆頭鉆孔,這樣就可以分割成若干個墊圈零件。正確的安裝首先是數控機床機械手的正確安裝,對于數控機床機械手的安裝人們也應該要多加注意,是需要各個部件的安裝都是到位的,要知道不正確的安裝不僅會影響美觀性,在使用過程中也是會造成故障的出現,使用壽命也會大大的降低。正確的使用人們在操作數控機床機械手的時候應該要根據相關的要求進行,這樣是能夠有效的避免失誤操作的出現而導致設備出現問題,故障出現的幾率較低,是能夠有效的數控機床機械手的使用正常,使用壽命也能夠得以延長。正確的保養數控機床機械手在使用過程中保養措施是應該要落實到位的,只有正確的做好保養措施才能夠延長使用壽命。維護好零部件零部件是數控機床機械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所以數控機床機械手的零部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磨損,主要是因為人們的安裝存在問題導致的,這樣零部件的位置就是存在問題的,在使用過程中磨損就會變得而更加的嚴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人們在安裝的時候就應該要多加注意。使用潤滑油為了避免數控機床機械手的零部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磨損,那么在一段時間之后就應該要添加適量的潤滑油,潤滑油的使用是能夠有效的避免零部件之間出現摩擦,并且還有很好的防銹功能,是可以零部件的使用是正常的,設備也因此得以安全的使用。適當休息盡管數控機床機械手可以做到24小時工作,然而,無論是機器,都是需要休息的,所以,如果可以的話,盡量不要連續不斷的要CNC機械手進行工作。資本市場如此青睞工業機器人?一、重磅利好政策不斷,行業前景廣袤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開始蕭條不振,制造業重新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為了刺激經濟的增長,挽救制造業,美國提出了“再工業化”戰略,希望通過政策利好推動實體經濟的轉型和復蘇;德國提出“工業4.0”,通過高端技術保持在制造業的地位;日本發布了《2015年版制造白皮書》,建議轉型為利用大數據的“下一代”制造業;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正式公布,推進我國未來十年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隨著近年來,中國人力成本快速上漲,老齡化程度加劇,勞動力人數下降等問題。制造業已無法再享受廉價的勞動力,更多的企業將目光轉向機器人領域。制造業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中國制造2025》指出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等領域,智能制造作為中國制造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而工業機器人則是帶動智能制造飛速提升的重要基礎。機器人代替人工生產是未來制造業重要的發展趨勢,是未來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更是中國能否邁入制造強國的重要基石。二、工業機器人競爭激烈:國外寡頭壟斷,國內群雄紛爭1、全球工業機器人發展現狀據IFR統計數據,2004到2015年間,除了200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有明顯下滑之外,整體呈逐漸上升趨勢。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了約24.75萬臺。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和德國的總銷量占全球銷量的3/4。目前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成本構成,35%左右是減速器,20%左右是伺服電機,15%左右是控制系統,機械加工本體可能只占15%左右,其他的部分主要就是應用。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核心零部件是整個機器人產業鏈的心臟。日本和歐洲是全球工業機器人的主要產地,四大家族為全球主要的工業機器人供應商,發那科、安川電機、庫卡和abb四大家族在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國產機器人品牌僅占約8%的市場份額。由于我國在核心零部件領域的技術缺失,造成了國產機器人的成本偏高,難以形成價格優勢。因此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擁有核心零部件技術的開發能力,才是掌握工業機器人未來的關鍵。2、國內工業機器人發展現狀2015年受益于政策的扶持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拉動,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實現了穩定的增長,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6.6萬臺,全球占比26.66%,連續三年穩居全球銷售國,截至2015年底,與機器人相關企業已超過4000家。據IFR統計和預測,2015年-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年均增長率將達25%,2017年銷量將達10萬臺;到2017年末,中國機器人保有量將超過40萬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機器人增長速度的。但是高速增長并不代表增長。機器人行業按照產業鏈進行劃分,分為上中下游。